健康体重 理想血压
10月8日是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聚焦“健康体重,理想血压”。《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45亿。尽管高血压危害严重,可引发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但它可防可控,通过科学管理与主动防控,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守护生命健康。
一、健康体重:高血压防控的基石
控制高血压,首先要筑牢体重防线。体重与高血压风险存在明确的正相关:体重指数每增加5kg/m²,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49%;高血压合并腹型肥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时,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2.2倍。对于体重指数达到或超过28kg/m²的肥胖人群,其高血压往往更难控制,不仅可能发展为难治性高血压,需使用更多降压药物,且合并隐蔽性高血压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比例也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人群。
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的减重目标,可设定为在3-6个月之内至少将体重降低5%-15%并维持;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减重过程中需关注防止脱水、肌少症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建议每3-6个月对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进行评估。
运动是减重控压的重要手段,但高血压患者在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加强血压监测,规范用药。若运动前收缩压和/或舒张压超过180mmHg和/或110mmHg,应控制血压后再进行运动。
2.出现高血压并发症的患者在开始运动前应该进行运动测试(如6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测试等),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
3.力量训练,尤其是大负荷的力量训练要避免屏气动作,以减少心肌供血不足风险。
4.运动后要充分放松,不要从高强度运动中快速停止,应逐渐降低运动强度,保持放松时间5分钟以上;要防范运动后的低血压风险。
5.注意药物与运动的相互影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会减慢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提升最,这样就可能无法达到目标心率。此时患者更适合用主观用力感觉或讲话测试来衡量运动强度。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观感受为:有点吃力(不轻松,但也不很用力);讲话测试为:可以正常节奏说话,但不能唱歌 。
二、理想血压:心脑血管健康的安全阈值
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倍增。近年来,中青年高血压人群激增,多表现为舒张压增高,与正常血压比,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显著地增加了脑卒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更常见,尤其是腹型肥胖。与其他高血压表型相比,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通常更年轻,男性、饮酒和吸烟较多,并且糖尿病患者也更多见。此外,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正常范围为30-40mmHg)与多种不良结局密切相关,脉压过大或过小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等不良结局风险。
近日发布的 2025 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明确了最新降压目标:对于<80岁的高血压患者,推荐诊室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对于≥80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诊室血压降至150/90 mmHg以下,可耐受者建议降至140/90 mmHg以下。这一标准为不同人群的血压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值此全国高血压日,我们再次倡议:主动测量血压,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携手行动,从管理体重开始,向理想血压迈进,为健康生活加油!
参考文献: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5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高血压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撰稿:朱璇
核稿:张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