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如何识别企业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来源:
职卫行业讯息
日期:2025-04-29 16:12:25
点击:2608
属于:职业放射卫生
危害因素其实就是本质安全管理中的危险源,危险源的定义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它具有破坏性、潜在性,复杂性、多变性、可知性、可预控性。危险源失控后果就可能造成事故,也就是管控表中的后果及其影响。
覆盖公司所有部门、车间的生产活动、产品及服务过程。至少包括: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和外来访问者)的活动;
(3)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包括外界提供的设备、设施);
(4)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以及在煤化工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人员、作业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发生变更的情况。
①生产准备阶段(人、机、料、法、环进场和临时设施建设)的各项活动;
②产品采购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化学品、油品以及其它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包括相关方使用的物资);
③生活区域的各项活动(相关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包括进入作业现场的相关方人员的活动);
④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的各项活动(宜按作业流程或工序进行辨识);
⑤设备、设施的采购、安装、使用、维护、报废等所有运行活动(包括相关方使用的设备、设施);
⑧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⑨人机工程因素(比如作业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
⑤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
⑥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
⑥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机的其他危害因素。
料的危害因素主要指采购的材料或使用新材料带来的危害,具体是指:采购的有毒有害的化工原料跑冒滴漏及存储、使用、运输过程中和管理不善所带来的对人身的危害。
②工艺、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不符合要求;
④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所带来的危害。
①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
⑦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置位置不齐全、不合理;
①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
②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损伤等);
风险识别以事故预防、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为指导思想,采用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座谈、安全检查表、工作安全分析和工艺危害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涉及到的全部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活动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存在的危害因素;
通过查阅有关事件、事故、职业病记录和台帐,从中发现存在的危害因素;同行业企业危害因素识别结果应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系统剖析,确定检查项目,按顺序编制表格,以提问或现场观察等方式确定检查项目的状况,确定危害因素;
召集安全监督人员、专业人员、生产现场作业人员,集思广益、讨论分析作业活动或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根据工作程序各个步骤中辨识出的危害因素,描述出各种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及其后果,确定事故类型。
利用风险矩阵法对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危害因素的风险等级。风险的大小由风险值来衡量,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具体的衡量方式和赋值方法见风险矩阵表。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可将风险分为5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