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热气蒸腾,厨房里的温度湿度悄然攀升。这时,你可能会在碗碟、筷子或砧板上发现一些不请自来的“客人”——霉斑。
面对这些发霉的餐具,扔了?恐怕钱包伤不起;不扔?又怕身体扛不住,真是两难!
别急,科学知识和一点小智慧就能帮你做出正确选择:
1. 陶瓷、不锈钢、玻璃等硬质餐具:
•彻底清洗:首先将霉斑彻底刷洗干净。
•高温消毒:耐高温的餐具(如陶瓷、玻璃、不锈钢)可煮沸或使用蒸汽消毒至少15分钟以上,高温能有效杀灭霉菌及其孢子。
•化学消毒:也可使用消毒液(如含氯消毒液“84”,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务必严格按照说明书配制合适浓度,将餐具完全浸泡其中消毒。消毒后,必须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去除残留消毒剂。
注意:含氯等腐蚀性消毒液慎用或禁用于金属餐具(尤其不锈钢),以免腐蚀。
2. 木制、竹制餐具(筷子、砧板等):
•高度警惕:这类材质结构疏松,一旦发霉,霉菌(包括可能产生剧毒黄曲霉毒素的菌种)很容易深入内部繁殖,普通清洗和消毒难以彻底根除。
•健康风险: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1类致癌物),长期摄入微量也会严重威胁健康,增加肝癌等风险。
•建议:为安全起见,发霉的木筷、竹筷、木砧板等,最好及时更换!不要冒险。
预防才是上上策!
与其事后纠结,不如做好日常防护,既健康又省钱:
及时清洗:餐具使用后立刻清洗,尤其注意缝隙、凹槽等死角。
彻底冲净: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确保无食物残渣和洗涤剂残留。
充分干燥:清洗后务必彻底沥干水分,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潮湿是霉菌滋生的温床!
干燥储存:将完全干燥的餐具存放在干燥、清洁的橱柜或消毒柜中。定期消毒或烘干更能保障卫生。
用后餐具及时清洗,边边角角全照顾到;
冲洗彻底毫无残留,通风晾干必不可少;
干燥保存长长久久,消毒烘干健健康康。
撰稿 王 芹
核稿 黄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