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我国成年居民超50%超重肥胖率的严峻形势,预防慢性病并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发布指南、启动专项活动等方式,构建了以科学运动为重要支柱的体重管理体系,激发了全民运动减重的热潮,那么运动损伤您了解多少呢?
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组织或器官解剖结构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未妥善处理可能导致运动功能受限、生活质量下降。
预防运动损伤的七大核心策略
1.体质筛查:运动前需评估患病史、家族病史及体适能(如心肺耐力、柔韧性),建议在家庭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制定方案。
2.运动选择:膝关节不适者避免爬山、负重深蹲,改选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超重者优先进行减重训练,逐步提升运动强度。
3.科学热身(5-15分钟):动态拉伸为主(如原地踏步、交叉步),低温环境需延长至10-15分钟,激活肌肉与关节。
4.动态补水策略:运动前4小时补水300-500ml,中期间隔10-15分钟补100-150ml,长时间运动需补充电解质饮料(含糖、钠、钾)。
5.系统性恢复:运动后进行15-20分钟整理活动(如慢跑、静态拉伸),配合冷热水浴、泡沫轴放松肌肉;酸痛持续超3-5天需及时就医。
6.动作规范性:学习正确姿势(如跑步落地缓冲、力量训练核心稳定),建议初期在教练指导下练习。
7.强度控制:通过心率监测把握运动负荷,靶心率区间(如30岁约140-150次/分钟)为有效锻炼标准,避免盲目追求“步数”“时长”。
常见运动场景的损伤预防要点
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与就医指征
即时处理:出现疼痛、心慌、气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运动,轻度拉伤可冷敷缓解;若关节肿胀、活动受限,需制动*并就医。
就医信号:持续疼痛超3-5天、关节畸形、肢体麻木或无力,可能提示韧带撕裂、骨折等严重损伤,需尽快接受影像学检查。
科学健身的本质是“适度与平衡”,需兼顾个体差异、环境适配与技术规范。通过精准评估、科学准备及动态调整,每个人都能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有效规避损伤风险,真正实现“动则有益,健则有方”。
*制动:是指人体局部或者全身保持固定,或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通常包括绝对制动和相对制动,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受伤部位出现二次伤害。
组 稿:王 旭
审 核:金 丹